智能審圖是基于BIM模型根據項目要求和國家強條制定規則,使用智能檢測軟件,
進行快速批量檢測。



檢測的結果以表格配圖的形式呈現,定位到錯誤的位置,方便查找。
智能審圖查出的問題數量比人工審圖查出問題數量要更多更準確,能夠有效減少漏審,
幫助發現和解決更多問題,提升圖紙質量,實現效率大幅度提升,降低建設成本。
BIM模型施工圖審查案例分享
一、2#樓報告廳,屋頂電纜架和冷凝管不要外露。


二、2#樓報告廳首層消防管線從裝飾架穿過。
解決方案:弱電間做小,管線從走道穿過(走內部)。



三、A:2#樓報告廳首層入口管線穿梁,穿幕墻,穿鏤空磚;
B:幕墻大樣與結構存在不對應。
解決方案:設備專業核計高度后提出條件,確定幕墻高度。



四、2#樓報告廳空調機房外冷凝管外露。
解決方案:可安裝在室內。


五、2#樓風管口應由頂部往下開,建筑外圈梁加高。


六、1#—5#樓走道外圈梁高于管線最低線,收不住吊底。
解決方法:2#4#5#已出圖部分按照室內裝修鋁合金創孔板收口,剩下樓棟把梁做高收口。

七、1#樓和連廊的問題:連廊外立面視線相差50mm。

八、1#樓西面架空層區域梁和磚墻錯開100mm,結構專業核實并對齊。

九、1#物管倉庫門窗需平齊。

十、1#、3#樓首層架空層出外圈梁無法收住管線和吊底。
解決方法:設定管線高度,加高外圈梁。

十一、體育館通風管取消在中間布置,按下圖紅線靠體育館周邊布置。電氣和給排水管穿梁,
設備專業提套管圖給結構專業。


十二、2#4#5#已出圖部分按照室內裝修鋁合金創孔板收口 ,剩下樓棟把梁做高收口。
設備專業提供管線高度 。

十三、3#4#5#樓走道消防管(2.635m)高度低于宿舍門(門高2.8m,亮子0.6m,節能要求)。
解決方案:門高改成2.55m(2.1m+0.45m亮子)。

智能審圖解決重復性的、有依據可循的工作。
讓設計師回歸設計本身!